星期六, 十二月 27, 2008

讀後感


進入象牙塔兩個多月後,忽然發現自己離開書本的距離越來越遠,並不是不讀書只是除了教科書外,幾乎就沒有接觸其他的課外書.正想找本書來重溫讀書的美好時,羅莎琳.富蘭克林這個名字正好重複的在我耳邊響起,讓我決定好好的閱讀他及他的故事.

怎麼認識羅莎琳呢?台灣的學生在中學時就聽說他與DNA的故事.高中時生物課上DNA時,我記得的只有華生和克里克這兩個人,羅莎琳這個名字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果沒有讀這本書,根本不會知道他坎坷的人生故事和對DNA模型的解構有多麼重要的貢獻.

我是這樣看她的,一個聰明,熱情,執著,堅持,勇敢的女生,從小到大她總是嘗試用自己的能力,來試圖改變發生在自己身為女性所遭遇的不平等.當然,那是具有時代背景的,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他努力表現自己,證明男女在科學研究上應該是平等的.他的一生都奉獻給科學,然而卻似乎沒有贏得好聲譽,這或許就是書最後所說的:生命,才是他失落的大獎.

他幾乎可以單獨解出DNA的結構,然而卻因為人際關係最終與這發現插身而過.他對解答DNA結構的貢獻,尤其是他那張第51號照片的貢獻,應該讓他獲得諾貝爾獎,卻因為早逝而不能如願.他成就了華生和克里克,但卻在死後遭他們惡言相向,歪曲事實,而無法辯解.

他在科學上的成就非常多元.先是躋身成為煤炭專家,後來研究DNA晶體結構進而協助發現DNA的結構,到最後研究病毒的遺傳物質確定病毒的結構,他所涉及的領域廣泛且成就非凡,可說是現在史上傑出的科學家.但是卻因為身為女性而無法獲得應有的評價,非常令人痛心.

說實話,若不是對他的故事非常感興趣,絕不可能把這本書完整讀完.或許因為是翻譯文學,很多文字,書里有很多奇怪的字句,另外,也因為它也是一本旁述性的傳記,紀錄了許多旁人對主角的所見所聞,然而這些事情無法確定.書中有些段落感覺沒有必要純在,但是作者卻長篇大論.無論如何,如果你對羅莎琳一無所知,這本書絕對可以滿足你想了解他的好奇心.

從今以後,當我聽到DNA結構時,出了華生和克里克,還會想到那個在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羅莎琳.富蘭克林

3 条评论:

yiharn 说...

這本好看嗎?最近普生有提到她,我超級好奇的....會很難看得懂嗎?我很想去看看,又怕會很悶;p

ph42_s3s_8 说...

凡念過生物都必須懂得,可以看看啦....

ph42_s3s_8 说...
此评论已被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