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二月 14, 2016

香港國際機場

忘了如何開始,但一直以來對香港國際機場都沒什麼好感,或許是第一印象所造就的偏見。

那一次從台灣返馬,經香港轉機,所以第一次體驗這座亞洲最繁忙的機場。 雖然只是轉機,但還是得過一次安檢,在安檢櫃檯前,海關人員口操不太標準的國語,粗魯的要求前面的陸客脫掉帽子,已經讓人覺得不舒服。

當我準備通過安檢門時,那女海關用極不耐煩的語氣,詢問我有無攜帶手機,而我就以其人之道,用手指指著在輸送帶上的背包,然後直走。

我就這樣與香港國際機場結下芥蒂。

今年返馬過年,選擇提早離開,所以避開繁忙的人潮。前往航空公司櫃台寄送行李,那機場地勤人員的服務,讓我更加感慨。

一對大陸情侶在我之前辦理行李寄送手續,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而這地勤無法解答,所以需要離開詢問主管,一來一回就拖了一點時間。但由於人潮不多,這種等待是可以接受的。

輪到我時,遞上護照,那地勤人員劈頭那句“去哪裡”,已經讓我有點不開心。除了態度不好,也因為她說了普通話。

在香港,粵語是主要的溝通語言,如果不確定對方可以明白粵語,英語應該是第二選擇,在國際化如香港的機場,地勤人員竟然看都不看,直接選擇普通話為第一語言,顯然已經進入自暴自棄的處境。

這時我用尚算流利的粵語回答“吉隆坡”,那地勤就頭也不抬的在鍵盤上游走。經過約莫一分鐘,抬起頭來,那句略顯不耐煩的“行李放上來”,確實有點點燃我的怒火。服務業的其中一個條件不就是察言觀色嗎?當對方已經用粵語嘗試溝通,你還若無其事的用普通話回應,算是什麼意思呢?

我一語不發的把行李放上去,然後等待完成手續。由於乘搭廉價航空公司,登機位置距離櫃台有點距離,那地勤拿了一張紙,隨意畫了兩畫,用普通話告訴我,你在這裡,登機位置在這裡,從這裡過去要45分鐘,儘早過去。雖然我完全明白,但我故意裝不懂,用粵語強調的問了一遍該怎麼走,此時那地勤才第一次認真的用粵語回答我的問題。

其實,語言不是重點,但要別人尊重你之前,必須先尊重你自己。如果連在最前線的人員都放棄自己的語言,那就不要責怪別人不尊重你們的語言。本土化不是用說的,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的。

小事一樁,但也看出香港令人憂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