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八月 01, 2013

大師風範

大師,不僅是她的學問,更因為其為人處事的態度。

參加一門愛滋病病毒學的暑期課程,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諾貝爾得主,收獲豐盛。

她是法國籍的病毒學家--法蘭索瓦斯。巴爾。西諾西,因在1983年發現第一個發現愛滋病病毒而在200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獎。

與大師的合照(注:大時非常親切,來者不拒)


這門課的其中一堂課請她娓娓道來發現愛滋病病毒的過程。她回憶自己在剛上大學時,因為對未來覺得迷茫,所以常常曠課。最後,自己的爭取到一個在反轉錄病毒實驗室實習機會後,發現自己喜歡做實驗而發憤圖強上研究所。

除了科學研究,她也積極參與防範愛滋病的工作,協助訓練醫護人員有關愛滋病的知識,越南、柬埔寨與非洲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

跟她一起用餐時,聽她講述自己在越南與柬埔寨協助訓練愛滋病防範的經驗。她說,越南的教育情況比較好,醫務人員訓練較好,但也因此有一種高傲的心態;反觀相較下較落後的柬埔寨,醫務人員素雖然質參差不齊,但勝在好學,因此多年下來,柬埔寨在防範愛滋病漫延的成就較越南好很多,虛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她認為防範愛滋病蔓延最重要的步驟在於檢測,越早發現對感染者越有好處。研究顯示如果能夠在剛染的初期就給與投藥治療,這些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壽命可以跟正常人一樣,但若在感染的後期才給予治療,則增加患成愛滋病的機會。

但由於社會的歧視,為檢測設下一道無形的障礙。很多人怕檢測,因為即使為陰性,被他人知道自己進行愛滋病檢測還是會有很大的壓力。高危險族群更因為害怕感染愛滋病病毒而被其他人歧視進而對檢測避而遠之。

因此,她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唯有透過教育,才有辦法解除大眾對愛滋病的誤解與歧視。當歧視與誤解這道無形的壓力被解除後,才有辦法透過大量篩檢及早發現感染者並寄予適當的治療,減少病毒的傳播(注:研究顯示,接手治療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傳染病毒給他人的能力接近零)。

她提及一些與病患接觸的經驗,是她三十年來堅持做研究的動力。她分享,早年有一位女性工作者到她的中心進行愛滋病檢測,當時該性工作者已經奄奄一息,發病成愛滋病。檢測的結果果然為陽性,且早年無藥可醫,所以該性工作者頂多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

該性工作者得知結果後,拒絕離開中心,工作人員唯有打電話連絡她。透過了解後才知道,如果該性工作者把檢驗結果送回去,那些人口分子會直接把她殺了,因為害怕被殺害,所以她唯有拒絕離開。為了讓該性工作者有尊嚴的離開,她決定美化檢測報告,讓該性工作者可以回去安全的度過自己最後的人生。

類似的故事,在她的經歷中看過太多,但並沒有讓她因此麻木,反而增加她前進的動力。她提醒研究人員,當你被失落無奈時,去看看病患,他們就是你堅持的動力。

她也提及,獲得諾貝爾獎後,很多人來信詢問成為諾爾獎得主的秘方,而她的答案是,想都別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自然會獲得成就感,而這種喜悅,比起獲得諾貝爾獎更為重要。

有幸與大師相處一個星期,學習大師風範,人生一大樂事。




没有评论: